我國現行的住宅體系在設計理念上對老年人的需求考慮不多,住宅設計應如何適應老齡社會,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,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、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。本文總結了國內外對于老年人居建筑設計的現狀,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,并就此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。
老年問題涉及千家萬戶,關系到每一個人,特別是老年人的居住問題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家庭,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。對老人來說,誰都喜歡在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里享受晚年生活,可是,在安康小區、綠色小區、精品小區遍地開花的今天,老人在家中發生摔傷、碰傷的事卻屢屢見諸報端,沖擊著每一個有老人家庭的視野和神經。住宅設計應如何適應老齡社會,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,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、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。面對我國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這一趨勢,面對大量增加的“銀發浪潮”,一些專家認為,我國現行的住宅體系在設計理念上對老年人的需求考慮不多,國家頒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《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》(GB/T 50340-2003)未能得到很好落實。因此,盡快建立能夠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建筑住宅體系已刻不容緩。
1、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設計現狀
針對老年人健康及行為不斷發展變化的特征,建設部和民政部1999年發布了《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》,然而我們有關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還不多,而國外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成果。國內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設設計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(1)1996年在德國建成的韋塞爾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決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。為了滿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。建筑設置了寬敞沒有頂的走廊,并且在食堂外面設計了一個露臺,它既加強了室內室外空間之間的聯系,又為老年人飯后的交往提供了一個便提舒適的空間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紅色面磚,這是在韋塞爾地區大量使用的一種建筑材料。紅色面磚的使用,給人溫暖親切的感覺,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。紅色面磚墻體在轉角處被處理成不連續地薄片形式,很輕盈,建筑凹凸有致,部分架空,一切都是為了避免給老年人帶來沉重感。
(2)在人口老年化問題出現之前,我國的許多城鎮為社會上的孤寡老人,建立了一些救濟性、福利性的養老院。如今我們已經處在老年化社會之中,隨著傳統家庭結構和觀念的改變,社會養老養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,養老院已經不僅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,許多子女不方便照顧的老人也將家安在了那里。養老院和老年性質的居住建筑成為今后我國老人的主要養老之地。
(3)養老院和老年性質的居住建筑決不是孤立設置的,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間的相互照應和交流。最近幾年,在發展中國家,為了不斷的提高老年人獲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,正在選擇“自助而助”的政策,既制定一種鼓勵和促進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的國家政策,使老年人既是社會發展的行動者,也是社會發展的受益者,反映了對老年人的正確認識和尊重,鼓勵老人自立自強。因此,老人理想的“伊甸園”,實際上就是具有社區服務格外醫療設施支持的準家居環境,是真正的“老年人之家”。但是在我國,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設計成賓館式獨立的形式,就是設備質量環境太差,走向極端,不能普遍為大部分老人使用。
(8)求偶的需求:喪偶對于老年人來說是極其沉重的打擊,喪偶后生活寂寞,心理表現無助,有很強的找個伴的愿望,希望有人照顧。
3、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設計探索
設計老人住房時,從目的性、方案及實際設施上要考慮到他們的起居、日常事務、個人愛好習慣、社會接觸及文娛體育活動等方面,以體現他們早先生活方式的連續性,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其獨立生活能力。從生理學角度研究發現,人進入老年后,身體機能退化,功能降低。這些都決定了老人相對而言身體較虛弱,行動遲緩,體力下降,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設計應從方便和經濟角度出發,占地宜小,室內空間緊湊,使老人平時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動的困難最少而且省力,應使防火設計能保證最大安全。老人一般都喜歡寧靜,怕吵,尤其是兒童的吵鬧,因此外界的環境及室內的環境也應高度寧靜。而從建筑心理學出發,老人一般都較敏感,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,容易產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消極心理,因此建筑室內布置應寬敞明亮、居住舒適,建筑造型應富有生活氣息,不應看上去像在社會福利機構。因此,在老年人住宅設計上,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充分考慮:總之,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,有心理學上的,有醫學上的,有社會學上的。面對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嚴峻現實,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,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住宅政策,切實落實《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》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使老年住宅“事業化”轉變為“產業化”,在設計理念上遵循“以人為本”的原則,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,并完善社區公共設施,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設。
更多精彩資訊:在裝修施工中常見的九個錯誤
已有4852位客戶獲取報價
廈門明豐財富中心95㎡清爽北歐風三居,漂亮得可以當做樣板房了
北歐風格 95㎡ 三居